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很荣幸能够参加本次“校长论坛”。和教育同仁共求教育之真、为学之方、为师之本、管理之道、兴校之要。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内涵精深,外延丰富,目前,国内外对“教育”的定义有二十多种。但最基本的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就是知识的传输,即传统意义上的“说道、授业、解惑。”另一方面,就是理想的培植,人格的培养,信仰的构建和精神的塑造。从这个意义上说“育”比“教”更具有复杂性、长期性、根本性、战略性意义。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今天所讲的题目是:尚德立已达人,文化润泽心灵——榆林实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之纲目。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及作用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人创造了文化,不同的文化环境又影响人。校积极,健康、有益,向上的文化能 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为特定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文化景观为载体,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灵魂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校园风气和师生精神。
校园文化涵盖多个方面,包括校园的物质文化(校园的整体布局结构、办学条件、基础设施、景观设置等),校园行为文化(师生养成习惯、文明礼仪、办学行为、教育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及节庆活动等),校园的观念文化(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等),校园的制度文化(教育法规、学校发展规划、党务廉政工会工作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教科研及德育管理制度,后勤保障安全管制度及岗位职责,学生管理等一系列制度)。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和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一所学校的学风、教风、校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种有形而无声、活泼又庄重的心理“滋场”,能在无声形无言中统摄师生灵魂,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魅力。因此,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校长作为实践者和管理者,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对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及文化发展中的主动担当)和文化自信(用文化营造校园风气、用文化疑心聚力,用文化引领办学方向,用文化构建人格精神)。有人说:在学校管理中三流校长靠人治,二流校长靠法制,一流校长靠文化。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近年来在市教育局的领导、支持、关怀下,更加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地,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学校教育管理中师生共用的一部无声的教课书。
二、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之纲目
一位教育家说:“没有行动的理念只是一场梦想、没有理念的行动是一种简单的浪费,理念、行动加在一起就可以改变世界。”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校长对学校和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思想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特质力量。人创造文化,特定的文化环境又影响人。不仅影响人的交往方式,行为方式,而且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我们的办学理念是“全员发展、创造成功”。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先成人后成才,德才兼备”。我们的德育口号是“培养高尚品德,成就智慧人生”。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努力把实验中学办成“美丽实验、品牌实验、和谐实验、幸福实验”。我们的校训是“厚德博学,自强创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将这些基本理念融合渗透进去,确立了以“尚德”为主题的校园德文化。因为“百行德为首”。一位哲人曾过、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智慧永远无法弥补道德的缺陷。东汉王符说过“德不称其位,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北宋司马光也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走进实验中学的大门,一块巨石突无眼前“尚德”二字映入眼帘。左右两边罗马柱的横梁上大书“厚德博学,自强创新”的校训,巨石背书“德,为人之首,立身之本,为政主要,安邦之略。德馨则昌,德废则颓。吾校从改制到省市重点,和谐跨越,誉满八方,赖于尚德,故立磐石,勉励师生,以德明志”。左右两边的草坪上右边为孔子授课雕塑,左边是伟人雕塑。构成“尚德”广场。广场前面“尚德大道”横贯校园东西。大道北侧,由“仁、义、礼、智、信”五组雕塑组成,南侧是“尚德”亭。环操场的350米文化墙,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整理出“爱国、明礼、诚信、公平、正义、自强、勤劳、勇敢等十八个模块。”让师生信步300米长墙,阅历五千年苍桑,感受社稷千秋,祖宗百世,几多荣辱沉浮,几度盛衰兴废,体会圣贤典籍,浩如烟海,立德立言,内省心性修养。为了让传统德文化富于时代气息,我校安装了大屏幕电视,让师生既体味传统文化之美、又享受现代文明之气息。围绕尚德文化之纲,形成校园文化建设之目:“源”——中华民族传统。主要是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传统节庆宣传中华民族节日文化。“脉”——学校发展历史,让每个新生入校、第一课就是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感受领导之关怀,体会创业之艰辛,欣赏学子之风彩。“魂”——办学之精神、(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行为)“态”——校园景致(景观文化)“实”——班级风尚(班级文化、班训、班歌、班名,“本”——课程建构,国家课程,地方课课,校本课程三位一体)“韵”——教师人文情怀。师德建设(规范教育、把握师德;文化营造,熏陶师德;理论蕴蓄,耸立师德;价值升华,引领师德,心理滋养,呵护师德;自我反思,内化师德;榜样标树,弘扬师德;主题活动,践行师德;专业发展,拓展师德;工作效通,考量师德10个方面),做到立己达人。“核”——管理制度,“领”——学术气氛,“帜”——特色教育,“翼”——社团活动。
三、校园文化建设之反思
近年来,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大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反思走过的历程,感慨诸多。
启示之一: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科学性原则,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形成序列。要根据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年龄结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确定文化建设,比如我校德育工作“三三六”实施方案就是根据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特点开展三个层次教育、初一、高一、注重遵纪守法教育、初二、高二注重道德与心理教育、初三、高三注重人生与理想教育。从道德与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维度展开。
启示之二: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教育性,适用性原则。文化的基本功能是以“文”教“化”,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根据本校实际,学生实际,建设简约,管用的文化,绝不能机械的复制和生搬硬套别的学校的文化,进行文化移植,应批判继承,革故鼎新、****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启示之三: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艺术性原则,要让学生通过校园文化处处感受到艺术的感染,美的享受,呼吸到一种弥漫于整个校园的一种清新,自由的空气,体会昂扬向上的氛围。比如我校在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上,努力做到四季各有特点;阳春葱笼欲滴,盛夏绿树成荫,秋凉红叶似火,寒冬松柏长青。校园建筑设计景点安排,努力做到外型,色彩,内涵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爽心悦目,清新自然之美。达到徜徉于绿荫松石之间,而尘心渐息,游意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校园文化活动的安排要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为一体,以“三节一会”为抓手,努力便活动开展的新颖,活泼有趣。使校园文化有强烈的感染力,穿透力,吸引力,使他们能够主动,热情,积极地参与其中,使他们的思想情噪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得到陶治,心灵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