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成果

注重考试分析与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6-03-10 16:20:30     作者:张彭飞  分享到:

  数学教学核心问题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高一数学期末考试分析,捕捉反馈信息,反思教学工作,提出落实课改新理念搞好教学工作的措施。

  一、考试基本情况

       1.考试内容为高一数学必修1、必修2中的全部内容。第一道大题选择题有12小题(每小题5分),第二大题填空题有4道小题(每小题4分),第三道大题解答题有6道(22题14分,其它各题12分),满分150分。试卷是由任课教师命题,整份试卷知识点的涵盖面较宽,试题的难易程度适中。

       2.学生考试成绩分析

    参加考试学生598人(08级高一学生),随机抽取100名学生的试卷,分析统计如下:(略)

       二、学生解答失分原因分析

       从统计数据看,学生解答失分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知识理解不深刻

       选择题中多数是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但是有不少学生在数学基本概念理解上出现了问题。例如,第1题考察集合概念,有6%想学生答错。第3题考察映射概念,有16%的学生答错。第4题考察对数函数单调性,有9%的学生答错。第6题考察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有12%的学生答错。

       2.基本思想方法领会掌握不够

       第8题是考察学生应用二次函数知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求解字母范围的问题,有9%学生答错。第11题、19题是考察二分法讨论实数解的存在问题,从试卷看分别有35%、23%的学生不会做,19题的得分率只有50.8%,全部答对的人数不足15%。

       3.运算技能较弱,准确率不高

       学生计算普遍存在问题。第16题有60%学生计算出错。第21题是解析几何问题,基本方法正确但是准确率不高,结果出错失分严重。

       4.数学表达能力不强,书写不规范

       从6道解答题来看,学生解题表达问题突出。主要是使用数学符号不正确,解题步骤层次不清楚,推理无根据,字迹潦草,书写格式不规范。

  5.数学推理能力较弱,解题思路不活

       阅读能力差,题意不理解,空间想象能力不强,不识直观图,推理能力较弱,基本判定、性质定理不掌握,思维混乱。例如第20题,得分率最低。

       第20题: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AD1,N∈BD且D1M=DN。求证:MN∥平面CC1D1D

       学生错解: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D=BD, D1M=DN,所以MN∥DD1 ,MM1∈平面BDD1,             ∥CC1 , MN∥CC1, MN∥CC1,      MN//平面CC1D1D。

       6.综合能力差,不会分类讨论解决问题

       第18题:求过点(5,2)且在坐标轴上截距互为相反数的直线L的方程。

  学生错解:设方程为,由题意,有a=-b,把点(5,2)代入方程得:得出:a=3,b=-3,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x-y-3=0。

  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不会分类讨论解决问题。第18题中,多数学生没有讨论问题,当截距为0时,直线L的方程为y=kx。该题得分率仅有42%。

       三、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核心问题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上面考试成绩分析和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反思教学工作,我们觉得在新课标下搞好数学教学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切合学生实际,务实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成效的教学必须要切合学生实际情况,这是教学规律的基本要求。教学中,首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摸清学生学习的“底子”,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出发,进行实实在在的“务实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必然会导致教学工作出现“空中楼阁”或“拔苗助长”现象,何谈教学的成效。

  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探索学习方式应当是成为高一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特别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学习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习的过渡问题。教学不要搞“花架子”,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在数学教学中,要学生学会数学,会学数学,掌握学习方法和数学式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把握三维目标,活用教材

       把握新理念,将三维目标分解落实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是富有成效的教学的重要环节。

       ①吃透新课标,分解落实三维目标要求。教师要在认真钻研高中新课标及教材的基础上,放眼高中教学全局,注意高考命题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趋势,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健康发展等实际,统筹安排,细化三维目标,保证三维目标落实在每一节的课堂教学中,使高一的数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全局有机结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②钻研新教材,活用教材。教师工作是一个“再创造性”的劳动。新教材为教师“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自由度。教学中,如何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是教师执教时必须把握好的问题。活用教材就是利用教材按照新课标要求,以三维目标为指针,组织设施教学,并非就教材教教材。“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必将使教学工作陷入呆板僵死的境地。

       ③夯实基本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数学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数学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应用能力等只能在训练中逐步培养起来。针对目前学生学习水平、现状,抓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仍然是教学的第一要务。夯实学生的数学基本功,需要多样化的训练完成。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以及课外作业,拓宽数学训练辐射面,使之成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主渠道。数学训练的方式:

       一是常规习题作业,目的是巩固知识,掌握常规解法,培养基本运算能力等。

       二是阅读作业,目的是培养阅读自学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是探究性作业,目的是学习数学式思考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四是实践性作业,目的是培养动手能力、应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五是数学小作文,目的是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数学表达能力等。

       通过这样的训练,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真正达到学有所获。

  4.改革教法,敢于教学创新

       常言道:向45分钟要质量。毫无疑问,这说明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事实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墨守成规、死板守旧的教学方式绝对不能适应生机勃勃的教学活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本出路在于教学改革与创新。不同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必然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按照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观点,“好的数学教育应该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这种“再创造”式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很难体会到的知识形成过程这一缺憾,这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我们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实践教学创新:

       ①整合教材有创意。“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教科书,注重“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给予学生阅读、思考、交流的空间。

       ②学生学习有情趣。从学习方法来说,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坚信学生是创新的主体”,教师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劳动、艺术化的演导,用爱心创设一种轻松和谐、健康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敢于质疑,善于思辩。

       ③问题设置有奇异。重视解决问题过程的教学,艺术化地展示思维的“观察、猜想、化归、类比、联想、证明”活动过程。注重发散思维、推理能力的训练,如一题多解的思路探究、一题多用的拓宽研究、多题一法和一法多用等多角度创新思维训练。

       ④教学方法有活力。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或问题的语言背景、模型、动手操作等方法,设计合乎学生思维的“想象”情景,给予学生创新活动的空间。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中,只要我们经常利用学生作业、测试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教学质量就会不断地提高。